从侨批文化到云端课堂 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共绘教育同心圆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5-05-08 16:36:41





从侨批文化到云端课堂

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共绘教育同心圆

作为根植“中国第一侨乡”的高等学府,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的合作承载着悠长的侨乡情缘。百余年前,五邑华侨南下马来半岛,在东南亚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一封封侨批成为联系游子与亲人的重要纽带。如今,五邑大学以侨为桥、以教育为媒,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交流之桥。

一边以“侨”为纽带,串联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活力;另一边以“教”为桥梁,铺就“一带一路”的共赢之路。“侨校+马来西亚高校”的跨海携手,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教育合作交流持续深化

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的合作,始终浸润在百年侨乡的历史底蕴中。

19世纪,五邑华侨携岭南农耕技艺南下马来半岛,在槟城建立私塾、在马六甲传播粤剧;21世纪,这份文化基因转化为教育合作的独特优势,拉近了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的距离。

2017年,在五邑大学校董、爱国华侨黄小娟、黄一鸣和沙巴州四邑公会联合会的邑彦共同推动下,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签订首份友好学校意向书,拉开了近年来两所具有深厚“侨”底蕴的学校深度合作的序幕。

与此同时,五邑大学与吉隆坡建设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涵盖学生交流、联合培养、教师访学、科研合作及学术会议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项目,五邑大学不断深化与海外侨胞及华裔青年的联系,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合作模式的持续进化彰显前瞻性。2024年7月,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续签校际谅解备忘录,将合作范围从工程学科延伸至环境科学、农业科学、教育及管理等领域,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

“基于两校共同发展需要,未来我校将依托自身优势学科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开展环境多个领域的科研合作、交换生项目、教师访学项目等。”五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互交流学习,联合共建科研平台,尝试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东南亚国家高校合作开展反向联合培养“2+2”“3+1”项目等,进一步深化教育合作交流。

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

“虽然没有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知识,但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在马来西亚学到了很多全新领域的知识。”参与五邑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人工智能研修班后,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关淘表示收获满满。

多年来,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其中,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在科研和人文交流、教育等各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正加速推进。

2018年,“人工智能优化工程研修专班”启动,目前共组织了3期研修专班,五邑大学先后选派125名学生及8名教师赴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参加项目学习。该项目以16天为周期,涵盖遗传算法原理研习、软件编程设计实践、智能模拟系统操作、遗传微控技术学习、智能产品设计制作、实地观摩学习基地等核心内容,并组织学员参与智能操作竞赛等活动。

2018年和2019年,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共选派34名学生到五邑大学参加工程实训,涵盖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土木建筑等多个领域。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工程教育体系和传统文化。

在学术互动方面,双方更是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打造云端课堂。

2021年起,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相互举行在线讲座,其中,五邑大学选派多个学院教授、博士为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学生进行线上授课,累计开设11场讲座,吸引数千名学生参与,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在留学生教育方面,马来西亚学生也愈发青睐来华留学。

自1993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申请以来,持续有马来西亚籍华裔学生来到五邑大学进修汉语。多年来,越来越多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学生来到五邑大学学习汉语和接受本科教育,多数为马来西亚籍华裔。许多优秀的马来西亚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马来西亚,成为推动两国交流与合作的友好使者。

合作项目多点开花,各方对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合作的期待也不断升级。随着探索与实践的深入,更全面深度的合作也有望到来。

从血脉寻根到人心相通

“中国乡村的富裕程度与现代化发展颠覆了我的认知,江门的城市风貌与人文环境令人印象深刻。”2019年8月至9月,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张万胜带领3名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学生赴新会、开平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江门丰富的文化遗产给马来西亚学生Lee Fui Jun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邑大学的文化交流项目,始终以“唤醒记忆”与“创造共鸣”为目标。2016年,32名马来西亚和印尼华裔青少年参加五邑大学承办的夏令营,课程既包含普通话、四邑话、五邑华侨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江门的经济现状等静态课程,也有武术龙狮、现代舞蹈、古典家具设计与实操雕刻等动态课程;带领青少年参观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梁启超故居等场所,也走访了量子高科等现代化上市企业,帮助这些青少年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此次夏令营最终获得了海外青少年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马来西亚领队周振昌表示:“我们很多人都是江门籍,第一次回来江门心情非常激动。在马来西亚也有舞狮、舞龙活动,我们很高兴体验了真正的(中国)舞龙舞狮技艺。”

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的实验室到新会陈皮村的晒场,从在云端开展的学术讲座到以AR技术重现的侨乡街巷,五邑大学与马来西亚高校的合作,始终在历史纵深与未来前沿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血脉寻根到人心相通,侨乡情缘也在教育的催化下焕发新生。

五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校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与马来西亚高校在数字教育、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贡献高校智慧。(文/朱磊磊 江逸轩)

 

能出咖啡的水龙头、把手可折叠的不锈钢锅具……

广交会二期江企产品“新”意满满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正在广州举行,本期展会主题为“品质家居”。江门市191家企业参展,合计361个展位,参展企业主要集中在水暖卫浴、家居用品、餐厨制品、家具等展区。本期展会上,江门企业展出的产品“新”意满满,展现了“江门制造”的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展示的咖啡水龙头吸引了大批外国客商围观。

创意产品“圈粉”外国客商

4月24日,尽管阴雨绵绵,但广交会展馆内仍然人潮涌动,国内外采购商提着手袋、拖着行李箱,穿行其间,时不时停下来进行洽谈。在热闹的氛围中,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其带来的一系列产品亮点十足,让不少客商纷纷驻足围观。

4种出水模式的水龙头不仅能提供热水、温水、冰水,还能提供苏打水,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水体验;看不到导轨和钉子,却能上下顺滑移动的花洒,灵活方便、快捷而省力;最受关注的是一款能出咖啡的水龙头,在使用场景上,它十分契合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早晨洗漱、准备早餐时,同步就能获取一杯香浓的咖啡。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不少江门参展企业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加大产品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在江门市意奇高工贸有限公司展位前,来自外国的餐饮行业采购商们认真端详着展出的各类环保餐具,绿色环保是打动他们的要点。

据了解,江门市意奇高工贸有限公司的环保餐具、餐盒是使用可降解材料(淀粉)生产,可替代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既顺应了环保潮流,又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深受海外客商青睐。

此外,江门市世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把手可折叠的不锈钢锅具,精准把握了年轻人对厨具收纳和品质生活的追求。在该公司业务经理李世杰的演示下,通过折叠手柄,几款锅具被整齐收纳在一起。“这款产品主要面向欧洲大城市的新移民群体,他们的厨房空间有限,可折叠设计方便收纳,非常契合当下市场需求。”李世杰介绍道。

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江门参展企业除了借助广交会平台优势开拓市场,也在积极调整市场布局。

李世杰表示,公司已连续10年参展广交会,接下来将把握新机遇,重点抢占新兴市场。

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拓展全球化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东南亚、东北亚、大洋洲、北美等海外市场,此次参展更让该公司对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充满信心。“我们在现场结识了大量新客户,有不少外国客商都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续通过进一步沟通,有望将意向订单转化为成交订单。”该公司外贸销售经理陈建材说。

近些年,江门市意奇高工贸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参加广交会等展会,带着产品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这次来到广交会,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份额。”该公司销售人员赵晓璐说。

在这场承载着全球客商交流、合作、共赢使命与期望的盛会上,江门企业凭借新技术、新产品,以创新为利刃,突破市场壁垒,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文/图 朱磊磊)

 

江门原创华侨题材院线电影《神秘家书》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

近日,2025“粤影之光”——中国·广东电影产业推介会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重点活动在北京举办,江门原创华侨题材院线电影《神秘家书》等10部优秀粤产电影在推介会上亮相,广受好评。

作为优秀粤产电影之一的《神秘家书》,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广东省电影家协会、江门市侨务局、江门市文联、开平市侨务局指导,江门市悦意翔影视文化公司、开平市燕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由肖小青、苏劲光策划,崔少红担任导演兼第一编剧。

影片把侨都银信、开平碉楼与村落两个“世遗”以及侨元素贯穿始终,讲述江门一个华侨子弟发现奶奶一封隐藏着巨款信息的家书后,组队踏上揭秘之路,最后在华侨先祖的爱国情怀中获得成长的故事,讴歌了江门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影片取景地以开平赤坎华侨古镇、蚬冈镇中坚楼等地为主,充分展示江门侨乡文化风貌。影片拍摄期间,江门市、开平市有关部门给予极大支持,发动黄锦燊、黄恺杰等江门籍的香港影星回来参演,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院线电影。

江门影视资源禀赋优越,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影视富矿地”。2023年,市委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江门市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涵盖做好影视拍摄管理服务、做实影视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做强影视资源产品宣传推介、夯实影视产业繁荣发展基础等八方面23条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江门由“天然摄影棚”向“影视梦工场”转变。

近三年,在江门取景拍摄的影视剧超100部,侨乡故事正通过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文/黎禹君 郭永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第十届(乙巳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  民间交流活动在山西高平举行 第十届(乙巳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 民间交流活动在山西高平举行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